邱海平
  理論經濟學(以下簡稱經濟學)不僅是應用經濟學的基礎,而且也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理論依據。經濟學教育和研究在整個高等教育以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中國成立以來,與我國現實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相適應,我國經濟學及教育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新中國成立至上世紀70年代末為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經濟學及教育基本上是前蘇聯經濟學的中國版;上世紀70年代末至上世紀90年代初為第二個階段,這是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西方經濟學開始重新登上中國大學的講臺;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為第三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西方經濟學在中國經濟學教育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併在事實上取代了政治經濟學的“主流”和話語權地位,我國經濟學教育和研究存在嚴重西化傾向和問題。
  當前中國經濟學教育嚴重西化傾向表現在各個方面:在許多大學經濟學專業教學中,圍繞西方經濟學開設的課程數量遠遠超過政治經濟學、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等專業的課程數量;開設這些課程的教師大多直接採用西方原版教材或中文譯本,而拒絕採用中國學者編著的教材(包括“馬工程教材”);受教材影響,教師在教學中也較少甚至沒有科學的批判;在絕大多數經濟學博士點和碩士點的招生考試中,“西方經濟學”所占考分達到2/3甚至4/5,等等。與此相對應,政治經濟學(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則被嚴重邊緣化。毫不誇張地說,我國許多大學的經濟學專業已經在事實上蛻變成“西方經濟學”專業了。
  一方面,在我國適當開展西方經濟學教育,對於促進中國經濟學的發展和創新是具有一定價值和意義的,不能完全否定和排斥西方經濟學;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學教育過度西化存在嚴重危害甚至危險。
  經濟學教育過度西化的最嚴重直接後果,是導致大量青年學生對於西方經濟學的盲目迷信,以及對個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崇拜,它極可能嚴重影響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持續健康發展。
  更為嚴重的是,從總體上來說,“西方經濟學”特別是西方“主流經濟學”以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為既定前提,主要研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問題,其基本信仰和主要結論是,以資本主義私有製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制度,最終能夠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社會福利最大化。因而,西方經濟學從根本上是否定和反對公有制及社會主義的。它在本質上是一種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和經濟學理論。按照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理論和邏輯,市場經濟必須而且只能以生產資料私有製為基礎,不存在以公有製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這正是一些西方國家至今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深刻原因之一,也是國內一些人一再公然提出全面私有化主張的理論依據。
  中國經濟學教育存在的嚴重西化現象必須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黨和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各高校,應採取有力措施,通過大力改革與調整,使我國經濟學教育的生態環境回歸正常健康狀態,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主導和主流地位的前提下,正確開展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使我國經濟學教育能夠真正實現其本質和根本目的。▲(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k93ykci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